新聞詳情

新中國成立70年之印刷行業100件大事

來源:印刷工業 

第一階段 新中國成立初期30年(1949-1977)

1949年

21日,北平市軍管會宣布接管含印刷企業在內的首批公益企事業單位。

4月北京新華印刷廠舉行開工典禮,其是我國建國后書刊印刷業中最早建立的重點印刷廠,由正中書局北平印刷廠及華北老解放區遷來的若干小印刷廠合并組建而成。

10月3日~1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委員會召開第一屆全國新華書店出版工作會議。毛澤東書寫題詞:認真作好出版工作。朱德作講話。會議作出統一全國新華書店的決定,建立新華書店總管理處。下設出版、廠務、發行三個部門。北京新華印刷廠、天津新華印刷廠、新華油墨廠、新華印刷器材行直屬總管理處領導。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會議代表。

10月華北郵政總局發行了第一套新中國紀念郵票 《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 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 議》。該套郵票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印制。

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在北京成立。從此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的出版、印刷發行工作走上了有領導、有計劃發展的道路。

1950年

3月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中國人民印刷廠更名為北京人民印刷廠,1955年啟用“國營五四一廠”廠名,1988年正式啟用“北京印鈔廠”為第二廠名。

7月北京美術印刷廠承印新中國第一本大型畫刊《人民畫報》。華北印刷廠(后改為中央民族印刷廠)印制出新中國第一批少數民族文字書籍。

8月出版總署在北京召開全國新華書店第二屆工作會議,通過了出版與發行分工、出版與印刷分工和出版專業化,分別成立人民出版社、新華書店總店和新華印刷廠總管理處的決議,把戰爭年代各新華書店經營的印刷廠一律劃分出來,成為獨立經營的國有企業。

10月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簽署《政務院關于改進和發展全國出版事業的指示》。出版總署發出《關于發布第一屆全國出版會議五項決議的通知》,并發布《關于國營書刊出版印刷發行企業分工專業化與調整公私關系的決定》。提出:造貨數量由出版社決定,印刷工價由印刷廠決定,訂貨數量由書店決定,其已經以合同(或協議) 規定者,必須嚴格執行。

1951年

2月北京市人民機器廠成立,主要從事印刷機械的生產。

4月出版總署發出《關于作好毛澤東選集出版、印刷、發行工作的指示》,并決定在北京、上海、長春三地印刷廠印制《毛澤東選集》(第一卷)150萬冊。10月,《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經北京新華印刷廠、上海新華印刷廠、長春新華印刷廠印刷出版。

4月全國第一次新華印刷廠工作會議在京舉行,北京、上海等地的12家出版總署直屬國營新華印刷廠代表參加會議。此次會議對后來全國新華印刷廠的布局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月由原出版總署新華印刷廠總管理處主持修訂的《京津區工價單》,開始在京津地區執行。這是國內首個印刷工價單。

1952年

8月出版總署依據《印鑄刻字業暫行管理規則》《管理書刊出版業印刷業發行業暫行條例》,指示各地新聞出版機關,辦理書刊出版、印刷、發行業申請核準營業及期刊申請核準登記工作。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全國統一辦理印刷業核準營業工作。

10月出版總署制訂《1953年出版事業建設計劃》,這是我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出版、印刷業發展規劃。

1953年

2月國家出版總署委托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創辦上海印刷學校,其為全國第一所技工學校。首屆99名學員由全國各地印刷廠選送,來自14個省市。

1954年

出版總署對私營印刷業先從條件比較成熟的開始,采取分別對待的政策,有計劃地進行改造。有條件承印書刊的,組織其聯營、合并,接受國家出版社的委托加工,為公私合營創造條件;不具備承印書刊條件的零星小戶,由地方工業部門根據社會需要,有的轉業,有的承擔社會零件印刷;對于歷史悠久、規模大、技術設備良好的印刷廠,均在印刷廠自愿申請合營后,由出版總署派出領導骨干,改組為公私合營企業。

1956年

4月文化部出版事業管理局印刷處一分為三,分別組成印刷管理處、基本建設處、印刷技術研究所。文化部發出《關于發揮印刷潛力以解決目前印刷生產力不足的困難及進行書刊印刷業長遠規劃的通知》。要求各地文化局加強與地方工業部門配合協作,采取多種方法,充分發揮現有設備潛力,同時對書刊印刷業的發展,進行實事求是的全面規劃。

8月在黨中央發出向科學進軍的號令下,上海印刷主管部門組建上海印刷工業公司試驗室。19618月正式改名為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

1958年

8月文化部在北京召開全國報紙、書刊印刷工作會議,提出了印刷工業為政治服務、為出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方針,明確了奮戰3年,建成從中央到縣的報紙、書刊印刷網的奮斗目標。此后京滬兩地向內地遷移印刷生產力的規模達到高潮。11日周恩來接見出席工作會議的代表。

9月文化部出版局在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印刷技術革新經驗交流會。會議期間舉辦全國印刷技術革新展覽,展出圖片、模型、實物等1783件。

12月中鋼機械二廠與上海人民鐵工廠合并,成立國營上海人民機器廠。該廠從1959年到1966年先后成功試制LB203型報版輪轉印刷機和LB4405型雙層四組報版輪轉印刷機(大高速)等產品。

1959年

81-1015日我國優質圖書在民主德國萊比錫國際書籍藝術展覽會上展出。其中,上海市美術印刷廠印制的《上海博物館藏畫》獲復制品金質獎,北京美術印刷廠印制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總統蘇加諾工學士、博士藏畫集》、榮寶齋木板水印復制的《齊白石畫集》同獲裝幀金質獎。這是我國印刷品第一次在國際上獲金獎。

1960年

6月文化部創辦的文化學院設立印刷工藝系。1961年因文化學院撤銷,印刷工藝系并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自1963年開始面向社會招收高中畢業生,文化大革命時期被迫停課。其為北京印刷學院的前身。

1961年

6月汕頭感光化學廠開始試制印刷制版膠片,1964年通過鑒定,正式投產,這是我國生產的第一批印刷制版用的感光膠片,結束了中國印刷工業完全依賴膠片的歷史。

10月以柳溥慶為首的攻關組依靠自制設備和自有技術,生產出我國首批水印鈔票紙,不僅打破外國的技術壟斷,結束了鈔票紙依賴進口的歷史,還結束了委托蘇聯代印我國人民幣的歷史。

1963年

8月北京人民機器廠試制成功我國第一臺自動對開雙色膠印機—— J2201型對開雙色膠印機,并于同年9月通過鑒定,開啟了自動高速單張紙膠印機制造的新篇章。

1964年

4月商務印書館副董事長王益率中國印刷代表團赴日訪問,這是中日兩國印刷界人士在長期隔絕后重新恢復交往的開端。

9月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包裝印刷業代表在上海首次召開商標印刷經驗交流會。1965年在北京召開第二次會議。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經驗交流會難以舉辦,直到197511月才在廣州召開第三次會議。

11月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聯合發布了《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包含印刷通用的宋體字6196 個,使各字模廠生產的鉛字字形得到統一。

1966年

8月文化部布置當年出版《毛澤東選集》14卷簡化字橫排普及本1000萬部(每部四冊),由北京排版復制紙型,分發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同時印刷、出版發行,除了青海、寧夏、西藏由北京、上海供應外,其余各省都在短時期內根據本省需要按時完成印刷任務。

1967年

3月國家計劃委員會、第一機械工業部,紡織工業部和中央印制毛主席著作工作小組聯合召開增產印刷毛主席著作所需印刷機械緊急會議。會議決定在國家計劃原定生產印刷機械1.2萬噸的基礎上,增加生產7000噸。自此,新建或擴建了一批印刷及印刷設備、器材生產企業,以滿足出版大量政治性讀物對印刷生產力的要求。

19671225~196818日,中央文革領導小組召開了全國毛主席著作用紙生產會議和毛主席著作出版計劃會議,制訂了四、三、五計劃,即出版印刷毛澤東選集4億冊、毛主席語錄3.6億冊、毛主席畫像5億對開張。19684月,北京市革命委員會成立了毛主席著作出版領導小組辦公室,1970年進一步調整為北京市毛主席著作出版辦公室,在京的大型印刷企業幾乎歸該機構領導,國家對北京市印刷工業的投資也由1967年的275萬元猛增到1040萬元,相當一部分資金被用于新建和擴建新廠房、購置新設備。1968年,在湖北襄樊市新建了文字603廠(由上海群眾印刷廠內遷),作為印制毛主席著作的三線廠,規模超過千人,裝備全部國產,是當時湖北最大的印刷企業之一;在湖北丹江口(均縣)建立文字605廠(由上海華文字模廠內遷),專業生產字模,供應全國。

1969年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印刷機械行業新建了兩個大型專業制造廠,擴建改建了八個中型專業制造廠,初步建成以北京人民機器廠、上海人民機器廠、陜西印刷機器廠、湖南印刷機器廠四個大型專業廠和十多家中型專業廠為骨干的印刷機械制造專業隊伍,這是印刷機械行業第一個大發展時期。

1971年

1971—1972年,毛主席著作出版辦公室所屬書刊印刷廠,印制了毛主席和馬列著作近千萬冊,樣板戲等書刊連環畫幾千萬冊。這些產品的印制對維持印刷企業的生產起到了很大作用。

70年代,國產雙色膠印機、全張單色凸版輪轉機和書版輪轉機大批投入生產。北京人民機器總廠的J2201型對開雙色膠印機速度達到了每小時8000印,二回轉印刷機速度為每小時1800轉,書版輪轉印刷機速度為每小時5000轉,北京許多大中型印刷廠大量購進此類設備,印刷生產開始由低速向高速、單色向雙色轉變。

1972年

8月國家輕工業部在上海召開全國商品包裝會議,周恩來親自過問包裝工作,并作了重要批示,使包裝裝潢印刷獲得了重新發展的機會。19737月,北京恢復并重建了北京包裝裝潢工業公司。后來,該公司新建了印鐵制罐廠和紙箱廠廠房,引進了當時最先進的瓦楞紙生產線和海德堡四色印刷機等設備,開發了塑料包裝印刷、立體圖片印刷等新產品。

1974年

8月第四機械工業部、第一機械工業部、中國科學院、新華通訊社、國家出版局五部門聯合向國家計委和國務院提出《關于研制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的請示報告》,請求將漢字計算機信息處理工程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計劃。這個報告得到國務院和國家計委的高度重視。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國家計委主任余秋里聽取了立項匯報。9月國家計委以(74)計字448號文批復,同意將漢字信息處理工程列入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劃。這一工程因19748月上報立項,因此被稱為“748”工程。“748”工程不僅成為我國印刷技術發展歷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國計算機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歷史轉折點。

1975年

70年代中期,為適應塑料薄膜包裝物的裝潢印刷需要,廣東從香港等地購入近百臺卷筒料的層疊式柔性版印刷機,用于塑料購物袋等軟包裝印刷品的加工,柔性版印刷在國內獲得了第一次發展。

1977年

8月鄧小平在關于科學和教育工作的幾點意見講話中說:有價值的學術論文、刊物一定要保證印刷出版,現在有的著作按目前的出版情況,要許多年才能印出來,這樣就把自己捆死了。這確切地反映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我國出版印刷界的狀況。那時印刷出版一本二三十萬字的圖書一般平均周期為1年。


第二階段:改革開放40年(1978-2019

1978年

3月全國科學大會在京舉行。來自印刷系統的19個單位、18項科研成果獲獎。上海人民機器廠試制成功的雙幅衛星式彩色報紙輪轉印刷機,獲1978年國家科技成就獎。

8月中國第一家三來一補印刷企業——深圳市印刷制品廠成立,其于198210月改制為中外合資企業深圳嘉年印刷廠。

12月國務院批準成立北京印刷學院。國家出版局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印刷系為基礎籌建北京印刷學院,設置印刷機械和印刷工藝兩個專業。

1982年

8月根據胡喬木對發展我國印刷及裝備工業的批示,國家經委召集機械等部門,組成印刷技術裝備協調小組,協調小組成立后,主持制定了我國印刷技術裝備“六五”“七五”發展規劃,大力開展了多項工作,如促進國際技術交流、組織了北京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擬定了加快發展我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的若干政策措施;發起并組織成立了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等等。

1983年

2月由國家經委印刷技術裝備協調小組制定的《印刷技術裝備發展規劃》提出,以發展自動照排、電子分色、高速多色膠印和裝訂聯動(后調整為激光照排,電子分色,膠印印刷,裝訂聯動,即16 字發展方針)為重點,按系統工程的原則,統籌解決印刷技術和設備的配套。該方針為我國印刷業徹底淘汰 鉛排、鉛印,全面普及照排膠印,并向高速、優質、數字化、自動化方向發展指明了路徑,最終使我國印刷技術告別了“鉛與火”,走進了“光與電”。

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于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為我國書刊印刷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這是建國以來第一次對書刊印刷工業的發展詳細、全面地作出決定。

1984年

10月首屆北京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CHINA PRINT)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辦,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政治局委員胡喬木、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力群等領導為展會題詞。其是中國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國際印刷展覽。

12月鄧力群、張勁夫指出,加強印刷及裝備工業之間的橫向聯系和行業管理,可以采取成立協會的形式。此后經過半年籌備,國家經委正式批復同意成立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

1985年

12月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大會推選周培源為名譽會長,國家經委印刷技術裝備協調小組組長范慕韓任會長。正如協會成立大會上,時任國家經委副主任盛樹仁代表國家經委的致辭中提及,1985年8月13日,國家經委正式批準成立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是我國印刷工業走向行業管理的第一步。

1986年

6月北京人民機器總廠設計制造的我國第一臺機組式單張紙對開四色膠印機通過鑒定,填補了我國生產多色膠印機空白。

1986年中國印刷業總產值首次突破百億,達111.93億元。

1987年

522日《經濟日報》4個版面全部采用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成為世界上第一張采用計算機-漢字激光屏幕組版、整版輸出的中文報紙。12月,北京大學、濰坊計算機公司、杭州通信設備廠、經濟日報社印刷廠等單位聯合研制的華光型計算機—激光報紙編排系統通過國家級鑒定。

1988年

北京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獲國際展覽聯盟(UFI)嘉許,成為其第一個中國成員展覽會。

1988年,為了提高全國25所重點大學和小學三年級以下的教材印刷質量,對其全面推行彩色印刷,國家教委決定采購一批先進的印前、印刷、印后設備,并成功向世界銀行申請到了7000萬美元的無息貸款。項目采用向全世界印刷設備廠商公開招標的方式進行采購。該項目對我國采用彩色印刷方式印刷教科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促使國內印刷機械制造廠商技術水平得到了“質”的提高。

1991年

1月書刊印刷定點制度于11日起正式實行,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揮了重要作用,直至2003年謝幕。

1992年

1月中國印刷博物館籌備委員會在北京成立,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理事長范慕韓被 推舉為籌委會主任,機械、電子、一輕工、化工部門的有關負責同志和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于永湛,中國印刷技術協會理事長王仿子為副主任。

1993年

3月武漢長?。瘓F)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0月長印股份在上交所A股上市,是包裝印刷領域上市第一股。12月天津環球磁卡在上交所上市。其為天津市和中國制卡行業首家上市企業。同月北人股份在港交所上市,次年于上交所A股上市,是國內首批境外上市的九家企業之一。 在深圳投資興建的三資印刷企業達到了創紀錄的79家,利豐雅高、鴻興、中華商務、當納利等均在深圳建廠。

1995年

全國1500多家報社全部彩用了激光照排系統,全面實現膠印,第一次報紙印刷設備引進高潮出現。

1996年

6月中國印刷博物館舉行落成典禮。江澤民為博物館題寫館名,李鐵映、鐵木爾·達瓦買提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落成典禮。

1997年

3月國務院發布《印刷業管理條例》,自51日起施行。

8月新聞出版署發布《出版物印刷管理規定》,自818起施行。

1998年

4月受國家經貿委委托,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組織完成了印刷專項產品結構調整方向及重點”6個課題,并召開全國印刷專項課題論證會。確定了九五后三年至2010年,我國印刷行業發展方向的28字技術指導方針。即,印前數字、網絡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樣、自動化;器材高質、系列化。

2000年

11月由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與北京普瑞特公司共同制造的國內第一張銀鹽擴散型CTP版材,在北京日報社印務中心制版,標志著國內獨立研制的銀鹽擴散型CTP版材的正式問世與應用。

2001年

5月第七屆世界印刷大會開幕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第七屆世界印刷大會組委會名譽主席李嵐清出席并致開幕詞,這是世界印刷大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

12月中國工程院組織的“20世紀我國重大工程技術成就評選結果在京揭曉。漢字信息處理與印刷技術革命獲獎,并名列第二位。

2002年

6月新華社全文播發張勁夫所寫的《我國印刷技術的第二次革命》重要文章。

11月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其中包括設立印刷企業特種行業許可”等與印刷復制業有關的3項。

2003年

2月《國務院關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審批項目和改變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管理方式的決定》公布,其中涉及認定書刊印刷定點企業資格認定國家級書刊印刷定點企業資格兩個審批事項。據2003年數據,全國有兩級定點企業1123家。

9月公安部、新聞出版總署頒布的《印刷品承印管理規定》正式實施。

2004年

2月中國印刷博物館因資金匱乏而關閉。4月,于珍、于友先、王選、啟功聯名寫信給胡錦濤、溫家寶,提及印刷博物館是一個非營利性的公益性事業單位,由于缺乏經費來源,目前日?;顒佣茧y以開展,最近被迫暫停對外開放,更談不上進一步發展。”“中央博物館對弘揚中華文化、傳播科學知識,對人民進行紫國注意教育有特殊的意義,不應該因為日常經費局促而萎縮下去,因此我們希望黨和政府繼續重視支持中國印刷博物館,按照國家事業單位核撥經費。胡錦濤十分關注此事,批復請家寶同志批示,溫家寶批復,請汪洋同志召集有關部門研究提出意見。521日下午,汪洋約請中央編辦、財政部、國資委、新聞出版署、文物局、中國印刷集團公司和中國印刷博物館的有關負責同志,就解決中國印刷博物館有關問題進行了研究。在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支持下,最終,中國印刷博物館于7月復館。

2004年安徽出版集團投資創建的新時代印刷有限公司開始進軍俄羅斯印刷市場。一年之后,新時代正式投產,標志著在全國出版行業,新時代成為第一家走出去的印刷企業。

2005年

1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委托新聞出版總署制定的《網版制版工國家職業標準》《網版印刷工國家職業標準》《柔性版制版工國家職業標準》《柔性版印刷工國家職業標準》,開始實施。

10月中華印制大獎正式創立,其由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香港印刷業商會、臺灣地區印刷暨機器材料工業同業公會、澳門印刷業商會,聯合主辦。

12月 在新聞出版總署指導下,全國印刷行業誠信建設委員會推舉280家印刷企業獲首批中國誠信印刷企業稱號,并舉行表彰大會。

2006年

3月商務部將印刷企業等5種外商投資企業的審批權委托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外資進入我國商業領域的門檻進一步降低。

2007年

4月首屆中國(廣東)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召開,展出面積達8萬平方米,參展廠商共1047家。展會前日,舉辦了首屆國際印刷技術發展論壇。

杭州科雷機電有限公司推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自動熱敏CTP設備,填補了中國高端印前制版技術的空白。

8月首屆中華印制大獎頒獎典禮在深圳舉行,本屆大獎評選出金獎24件、銀獎45件、銅獎53件、優秀作品58件,以及全場大獎——雅昌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選送的《曼聯》。

截至2007年年底,我國CTP裝機量已經超過1100臺,表明中國印刷業正在從以CTF為代表的模擬時代向以CTP為代表的數字時代轉變。

2008年

4月單張紙平版印刷機、膠印版材、程控切紙機被列入《2008年中國名牌產品評價目錄》,這是印刷機構首次被列入該目錄。

2009年

5月亞洲印刷展覽聯盟(Asia Print)在北京成立,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被推選為首屆聯盟主席單位。

12高速卷筒紙膠印機、衛星式柔性版印刷機、對開多色膠印機和商業卷筒紙膠印機被列入《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指導目錄(2009)》。

據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統計,2009年我國新聞出版業產值突破1 萬億元。我國印刷工業總產值5150億元,較上年增長8.4%。

2010年

9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國家環境保護部正式簽署《關于實施綠色印刷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綠色印刷在中國正式啟動。

2011年

2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發布《數字印刷管理辦法》,該辦法適用于采用生產型數字印刷機從事出版物、包裝裝潢印刷品和其他印刷品印刷的經營活動。

7月盛通股份在深交所掛牌上市,其是國內首個以出版物印刷為主業上市的民營企業。

11月江蘇鳳凰新華創意產業園項目啟動。2013年,江蘇鳳凰新華投資4億元建成鳳凰云計算中心,投資近1億元,集成創新亞洲第一條黑白、彩色POD按需印刷連線。

12月上海新華印刷有限公司使用國內首臺機組式寬幅連線折頁柔性版印刷機,順利完成2012年上海春季教材的印制任務。

2012年

11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公布我國首批國家印刷復制示范企業名單,北京華聯印刷有限公司、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煙草包裝印刷有限公司等25家印刷企業上榜。

據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統計,2012年,我國印刷工業總產值為9510億元,比上年增長了9.6%。這是印刷工業總產值在連續30多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后,首次回落到一位數。

2013年

4月全國機械工業品牌戰略推進工作會議表彰了在2012年品牌培育活動中,獲得機械工業優質品牌的101 家企業的104種產品。其中,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推薦的6家印機制造企業獲得榮譽,分別是浙江通業、北人股份、德陽利通、威海印機、長春印機和浙江國威。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統計,2013年,我國印刷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萬億元,整體規模居全球第二位。數字印刷產值實現103億元,占印刷總產值的比重首次達到1%。

2014年

4月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委托,組織7名專家調查瑞士利樂關于液體食品無菌紙基包材壟斷案,歷經兩年多的時間,查明利樂捆綁銷售其灌裝機與包材。最終,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對利樂作出6.68億元人民幣的行政處罰。

10月臺灣“財政部”對從中國大陸進口的“計算機直接感光數位版材”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印刷及設 備器材工業協會代表行業對此進行抗辯。歷時近11個月,反傾銷調查最終獲得勝利結案。

12月繼《平版印刷》《商業票據印刷》標準出臺后,《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 印刷第三部分:凹版印 刷》標準正式實施。這是我國印刷行業正式頒布實施的第三部綠色印刷標準。

2014年人社部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批準,在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設立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印刷及設備器材行業分中心。分中心于20158月在天津長榮建立模切燙金機實訓基地,于20161月在杭州科雷建立計算機直接制版(CTP)實訓基地。

2015年

7月北京市《印刷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正式啟用,首次提出原輔材料揮發性有機物含量限制,以及工藝措施和管理要求。10月北京市正式開始征收揮發性有機物排污費,成為全國首個試點征收揮發性有機物排污費的省市。

8月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張淑萍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榮獲印刷媒體技術項目銀牌。

2016年

3月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委托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 協會組織編制的《印刷機械行業“十三五”發展規 劃》正式發布。由我國主導制定的首個印刷領域國際標準ISO 16763《印刷技術-印后加工-裝訂產品要求》正式發布。

4-5月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組織“聚焦企業 踐行發展理念”2016大調研。組建由協會理事長、副理事長掛帥的調研小組,分赴浙江、上海、江蘇、山東、北京、廣東六地,密集走訪46家行業企業及機構,組織多場專題座談會,對企業的創新模式進行梳理、報道,并發布調研報告。

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削減計劃通知》,其中,篩選了含油墨、粘合劑、包裝印刷、石油化工、涂料等在內的11個行業作為加快VOCs削減,提升綠色化制造水平的重點行業。

9月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組織追尋紅色印刷足跡——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型公益活動,聯合行業主要媒體追尋歷史碎片,激勵創新精神。媒體尋訪團沿著紅軍長征路,從瑞金、遵義、康定等地輾轉至延安,歷時10天,期間整理發布大量圖文報道。

11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主持編制的《中國印刷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16—2025)》正式面世,提出印刷方式多樣化、生產過程綠色化、技術支撐網絡化、裝備制造智能化、服務產業專業化35字戰略指引方針。在已經到來的“數與網”時代,探索我國印刷產業未來發展之路。

同月,陜西北人印刷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和杭州科雷機電工業有限公司兩家印刷企業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培育)企業名單(第一批)。

2016年韓國對原產于中國的膠印版材實施反傾銷調查。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組織13家膠印版材生產商代表積極應對,取得了有利于我國產業發展的結果。

2017年

4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印刷業十三五時期發展規劃》?!兑巹潯分赋?,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推動我國印刷業加快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

同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審查通過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設立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的申請,并舉行首次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

同月,首次在中國召開的世界標簽協會(L9)北京峰會暨中國國際標簽高端論壇舉行。

5月國內針對“一帶一路”印刷市場的第一份專題報告,《中國印刷設備器材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研究報告發布,報告由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編寫。

11月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進一步加強印刷行業外資企業與行業協會之間的交流、溝通、合作,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反映行業發展情況,推動行業創新發展,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組織近20家外企高管在上海召開外企座談會,2018年又于北京組織召開外企座談會。同月組織印刷專業高校代表,召開中國印刷行業校企合作論壇。

2018年

1月由浙江大學領銜完成的“超高速數碼噴印設備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 等獎。

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總統備忘錄,決定對中國進口的商品征收關稅,并限制中國對美投資并購。之后,美國公布了對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關稅的詳細清單,其中加稅清單上的中國印刷設備及 器材商品涉及計算機直接制版設備,印刷用活字、印版、滾筒等,其他數字印刷設備的零件及附 件,其他平張紙進料式膠印機,其他數字印刷設備的零件及附件,切紙機,水性噴墨墨水等;中國 政府反制加稅清單上的美國印刷設備及器材商品涉及其他印刷油墨、打印色粉、打印墨水,水性噴 墨墨水,數字印刷設備的其他零件及附件等。

4月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開展“聚焦行業高質量發展”2018大調研,深入走訪東部及中西部30家企業,摸底并報道行業企業及區域印刷的發展現況,撰寫調研報告,于7月理事長會議發布。

7月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聯合地方印協及北京印刷學院等行業五所高校開展激蕩40——中國印刷業大學生聯合大尋訪活動。尋訪組歷時17日,輾轉深圳、東莞等12城,走訪49家印刷及設備器材行業各領域代表性企業及機構高管。以新生代視角,記錄中國印刷產業改革開放40年歲月,打造了一次具有創新意義的全媒體報道實戰巡禮。

8月《中美貿易戰對國內印刷設備和印刷器材制造業的影響》研究報告發布,報告由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編寫。

92018中國印刷業創新大會召開。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關于公布印刷重點項目的通知》,正式公布47個印刷重點項目。

11月由中央宣傳部印刷發行局、北京市委宣傳部聯合北京印刷學院、中國印刷技術協會、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北京印刷協會編制的《北京出版物印刷服務首都核心功能建設升級指南》發布。

據中央宣傳部印刷發行局統計,截至11月,全國共有綠色印刷認證1293個,同比增長3.8%。全國中小學教 科書連續4年實現綠色印刷全覆蓋。


2019年

4月長榮股份發布公告,公司通過全資子公司盧森堡SPV,以2.68歐元/股的價格現金認購德國上市公司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海德堡)增發的股票2574.38萬股,至此,長榮股份全資子公司成為海德堡單一最大股東,持有海德堡8.46%的股份。

6月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務首都核心功能建設升級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審核認定,北京新華印刷有限公司、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華聯印刷有限公司、北京利豐雅高長城印刷有限公司、北京印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雅昌藝術印刷有限公司等22家企業為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務首都核心功能重點保障企業。

6月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印發《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的通知,從強化源頭控制、加 強無組織排放控制和提升末端治理水平三個方面,明確給出了包裝印刷行業VOCs綜合治理任務。 通知指出,要在2020年6月底前,力爭完成包括包裝印刷在內的多個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制 訂,并將加快制定包裝印刷等行業自行監測指南和工業園區監測指南。

7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以聚焦綠色化為主題的中國印刷業創新大會在北京舉辦。大會授予北京大學王選計算機研究所教授陳堃銶中國印刷業創新大會2019年度人物榮譽稱號,引導全行業致敬先鋒,倡導工匠精神。

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和《自 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自7月30 日起施行。其中,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 中,取消了出版物印刷對外資的限制。這意味著在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外商投資出版物印刷將不再受限制,但仍要求“出版物印刷須由中方控股”。

8月伊士曼柯達公司宣布與樂凱華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在中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此前一年愛克發印藝亞洲有限公司與樂凱華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建立戰略聯盟。

9月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組織“印刷業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報告會,通過具有里程碑意義、影響行業發展進程的重要事件、典型事件的回顧,回溯中國印刷業從小到大、由弱漸強的成長歷程,展望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未來。報告會同時發布《如何吸引下一代進入印刷行業》《千禧一代媒體習慣與方式》兩份調研報告,其為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和美國印刷技術協會聯合展開的調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