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大尋訪之四十六丨北京印刷業改革開放40年:乘改革之風 歷滄海桑田來源:印刷工業作者:大尋訪報道組
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牽頭組織,聯合地方印協及北京印刷學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武漢大學、西安理工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五所院校,開展“激蕩40年——中國印刷業大學生聯合大尋訪”活動,以此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10名大學生走進企業,探尋歷程,用年輕人的視角縱觀行業、展望未來。7月19日,走進北京印刷協會,對話專家組組長任玉成。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改革開放的春風遍及中華大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方針,使各行各業的經濟建設開始復蘇和煥發生機。隨著科學、教育、文化、藝術事業的蓬勃發展,也促進了北京印刷業的繁榮和發展?;仡櫢母镩_放40年來,北京印刷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出版事業實現大發展 改革開放后,北京地區新成立和恢復了一大批出版社。在五屆人大第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加強出版事業,盡快改變目前書刊品種少,出版周期長,印刷技術落后的狀況?!钡?980年,“書荒”現象也有了緩解。1983年6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于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從建設兩個文明需要的高度,強調了加強和改進出版印刷工作的重要意義并為印刷工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此后國家多次召開有關對出版發行工作的會議,使出版發行工作逐步滿足了人民生活的精神需要和文化需求。經過40年的發展,目前北京的出版社已達到238家,占到國家總數的47%,滿足了社會的需求。 精品印刷成為主旋律 精品圖書、優質期刊是傳播藝術思想、宣傳文化理念和展示藝術成果的重要途徑。北京擁有600余家出版物印刷企業,年承印圖書近10萬種,多色彩色印刷總量近一萬對開色令,是單色印刷量的近4倍。工藝領先、質量上乘的精裝圖書、高檔的彩色期刊,不僅為首都文化創意產業成果的展示提供了重要舞臺,而且其自身的精美設計和制作就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內容,精品印刷成為出版印刷的主旋律。 高仿復制實現新手段 文化創意產業是滿足人們精神文化娛樂需求的新興產業,是精神消費與娛樂經濟融合發展的新載體,藝術品復制正是其中之一,高仿印刷成為藝術復制的重要手段。多年來,北京印刷業根據其自身文化積淀和科技支持,早已將高仿真印刷復制作為重點發展的印刷領域。 個性印刷成為新亮點 北京是國家的文化中心,主導著全國文化發展的方向,引領國家文化發展的進程,對全國其他地區的文化發展具有強大影響力和示范作用,也是國際文化匯聚和輻射的中心,反映國家的文化精神、文化形象和文化價值,宣傳和弘揚中華既是首都的文化發展戰略,也是北京印刷業的優勢所在。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個性化按需印刷已成為印刷業服務文化宣傳領域的新亮點。 綠色發展取得新成果 在“十二五”與“十三五”期間,北京印刷業實施綠色印刷踐行清潔生產,在深化改革中北京印刷業堅持了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方向。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主導的北京市綠色印刷工程于2012年正式立項實施。截止2017年3月,北京地區取得綠色印刷資質的企業達到159家,連續5年居全國首位。綠色印刷工程實施五年來,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累計撥付了8497萬元財政資金,用以支持和獎勵教材和圖書的綠色印刷,其中涉及到50家出版社和40家印刷企業。 疏解整治促進了提升 疏解整治促提升是北京近幾年來的工作重點。根據2017年的統計數據,北京地區四年中停業或外遷的印刷企業達524家,占總數的29%,但北京地區印刷行業的規模仍然保持了3%的年平均增長,表明了北京印刷業在疏解的同時,不規范和軟散小的企業比例大幅度下降,提升了企業的檔次。截止到2017年末,北京地區印刷業的資產總值達到464.9億元,主營業務收入為300.7億元,分別是四十年前的141倍和87倍。 印刷企業呈現多元化 改革開放之初,北京的印刷企業基本上是以市屬企業、集體企業和各大部委以及軍隊印刷企業為主。改革開放后,特別是在上世紀末,一些合資企業、獨資企業、民營企業以及股份制印刷企業的出現,使印刷企業的成分多元化,也成為推動印刷業發展的新生力量。截止2017年底,北京地區印刷企業是1468家。其中:股份合作制企業140家、股份有限公司11家,國有企業88家、集體企業104家、私營企業43家、有限責任公司1043家、外資企業10家、港澳臺合資經營企業7家。北京地區印刷企業的結構變化是非常明顯的,北京地區印刷業主營業務收入仍然保持了每年5%的增長。說明北京地區印刷企業的集中度在穩步提高。企業億元規模企業達46家,5000萬以上的規模企業89家。北京印刷業從業業人員達50675萬人。這種多元化成分構成,為印刷市場的競爭形成了活力,也為繁榮北京印刷市場和服務首都功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技術設備趨向高精尖 改革開放初期,北京地區的印刷設備仍停留在鉛排鉛印、土自動、單色膠印機和少量國產雙色膠印機的水平上。隨著歷史的發展和進步,企業不斷重視和加大了對現代化機械設備的引進,以高端為引領向智能化高精尖方向發展。數字印刷得到了出版和印刷企業的青睞,逐步得到了推廣和應用。截止2017年底,北京的印刷業擁有直接制版機378臺,單幅和雙幅四色商輪49臺,單幅和雙幅四色報輪68臺,對開四色單張膠印機656臺(是1979年的82倍),生產型數碼印刷機574臺,四色以上柔版印刷機76臺,四色以上凹版印刷機31臺,無線膠訂生產線244條,精裝書籍生產線46條。 規范管理提高了效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改革開放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印刷企業的管理工作也由過去高度集中管理,逐步轉變為開放式的生產經營型管理。 “六五”期間,北京各書刊印刷廠,學習工業系統企業整頓的經驗,進行了企業整頓工作,建立經濟責任制進一步加強了管理?!捌呶濉睍r期,北京地區市屬印刷企業和中央各部委出版社及部隊所屬印刷企業管理發生了較大變化:在經營管理思想上開始從單純生產型管理向生產經營型管理轉變。在管理內容上重視企業職工隊伍素質的提高,重視抓好產品質量、印制周期、物質消耗等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起各項專業管理的保證體系。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北京的印刷企業按照要求,進行了ISO-9001、14000等有關質量體系的認證,以及后來的職業健康、清潔生產等方面的認證。近幾年,北京印刷業按照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目標,印刷企業在清潔生產、環保治理、綠色印刷、智能發展等方面加強了管理,在全面提升企業的自身能力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隊伍素質在不斷提高 改革開放之初,隨著老工人大量退休,新工人迅速增加。青工比例占50%以上,而且文化水平偏低,很不適應印刷技術現代化的需要。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1981年《關于加強職工教育工作的決定》,對35歲以下青工進行文化、技術補課,三年時間共完成19231人。1984年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職工培訓,提高職工隊伍素質的意見》,北京市印刷工業系統制訂了“七五”職工教育發展規劃。為了實現“七五”職工教育的培訓目標,北京與上海印刷行業組織力量聯合編寫了中級技術培訓教材。北京地區的印刷企業還聯合舉辦全市印刷工人中級技術比賽,推動培訓工作的深入開展。此外,市屬印刷廠、北京市印刷職工中專學校、北京印刷協會等單位還舉辦了158期技術培訓班。北京市兩年一屆的印刷職業技能比賽,目前在北京印刷業已經連續舉辦了十八屆,歷時36年。40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北京印刷業的職工隊伍建設,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培養了愛崗敬業、團結上進的精神和能打硬仗的職工隊伍。 回顧北京印刷業40年的歷程,當我們對告別“鉛與火”,走進“光與電”的情景還歷歷在目的時候,北京的印刷業和國內印刷發達地區一樣,進入了“0和1”時代,即數字技術時代。雖然只有40年,如果我們用滄海桑田來形容北京印刷業的發展和變化,也不為過:這個行業聚集了現代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精華,是值得業內同仁驕做和自豪的行業。 本期報道制作 總策劃:王立建 采訪:高聞悅 撰稿:高聞悅 視頻錄制剪輯&攝影:蔡虎翼 楊家旺 指導老師:李冰 外聯:劉雪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