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大尋訪之十七丨國望集團: 用實際行動給“一流”下定義來源:印刷工業作者:大尋訪報道組
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牽頭組織,聯合地方印協及北京印刷學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武漢大學、西安理工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五所院校,開展“激蕩40年——中國印刷業大學生聯合大尋訪”活動,以此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10名大學生走進企業,探尋歷程,用年輕人的視角縱觀行業、展望未來。7月10日,走進國望集團,對話董事長林國平、總經理林國強。 走進國望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的廠房,放眼望去,直線條的交疊衍生出偌大空間內的一切,窗外透進來的金色的光同一個個銀色的設備相呼應,用顏色與線條碰撞出這個頗具現代化氣息的工廠,這就是國望集團給我的初印象——棱角分明,強調規則和紀律。而與公司董事長林國平、總經理林國強的交談,則讓我了解到關于眼前這些現代化更深處的些許。 國望集團董事長林國平介紹企業情況 1993年,國望集團的前身瑞安市國望機械廠注冊成立,以切紙機為主要產品開始發展的旅程;2006年,公司研發的包括數顯切紙機、程控切紙機在內的切紙機產品,產銷量攀升至中國首位;2013年,其與德國Baumann集團成立沃倫貝格國望(上海)機械有限公司; 2014年,與日本小森合作,結成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從當年名不見經傳的代工小廠,到如今印后機械市場的領跑者,國望集團的每一步似都是對于“一流”產品的追逐,對于“一流”企業的詮釋,其確實在用實際行動為“一流”下定義。 每一個零件都要認真對待 行于國望集團的廠房,竟有一種逛展館的感覺,不僅僅是因為其空間大,據悉建筑面積為4萬多平方米;區域劃分清晰,三個車間以小零件加工、大型零件加工、組裝等工序進行區域劃分;更是因為廠房的加工設備確有看頭,尤其在大型零件加工的第三車間,火花四射、自動運行、一氣呵成,很是有范兒。陪同我們參觀的林國平提及,2014年公司啟動了第三車間設備技術升級的項目,引進了來自日本池貝、馬扎克、森精機、東芝、大畏,瑞士斯達拉格,意大利曼德利等世界一流品牌的CNC加工機床,讓每一個細節都被精雕細琢。這樣的加工設備的配備,于中國印刷機械行業而言,確可排在前兩名。 中國工程院智能制造發展戰略研究室主任屈賢明曾表示,工業強基主要包括4個方面,即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只有把基礎打牢,才能在關鍵領域擁有核心競爭力,夯實產業發展的基礎。將目光從產業縮小到企業,只有使每一個出廠產品被客戶認可,才能讓企業在該領域具有一定的話語權;再將目光從企業縮小到產品,只有對每一個零件進行質量把控,才能保證產品的高性能。于此,國望集團之所以大手筆購置先進加工設備的原因不言而喻,其就是要保證每一個零件的高精度,從而確保最終組裝產品的高性能,這亦是國望集團對于“一流”產品的承諾。 當然,認真對待每一個零件,并不僅僅依靠先進設備的引進,更重要的在于使用的人,針對此,國望集團借2011年新廠房落成為契機,完整、徹底地在企業內部導入了5S管理,使公司的管理走上新的臺階,其希望以嚴格的規定、認真的執行來保證產品盡可能完美的呈現。 每一次合作都值得被珍惜 成立25年以來,國望集團現在上海、廣東分別擁有4家子公司,在全國設有100多個服務網點,在全球設有50多個代理商。不論是與客戶、代理商,還是與其他設備供應商的接觸,每一次合作,都有值得國望集團珍惜的點滴,亦能挖掘出促進其再向前的力量。其中,與德國Baumann集團、日本小森的分別合作,更讓其通過吸收融合而實現了技術上的不斷提升。 國望集團總經理林國強 實則,林國平和林國強都是特別善于思考的人,他們了解國際經濟形勢,善于捕捉行業拐點和機遇,懂得如何為企業發展方向把關,但無論國望集團這艘戰船將駛向哪個方向,在他們看來,技術都是發展的根本。而公司與Baumann集團的合資背景、與日本小森的合作,以及招募的國內外高端人才,恰是其技術水平不斷得以提升的主因之一。誠然,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工業化發展起步較早于我們,就印后,甚而印刷領域而言,其積累的經驗自然較我們而言更加豐富。于是,吸收他們的經驗,避開他們的彎路,從而實現自我完善,恰是站在巨人肩膀向更高層次的延伸。據林國強介紹,每當國望集團碰到一些關乎技術的“疑難雜癥”時,公司的技術人員便會和德國的技術專家進行“會診”,共同探討如何破解技術壁壘,而正是這樣的思想碰撞甚而激烈討論,才讓國望集團成為印后機械的領跑者。 我們到訪之時,發現辦公樓一層正在裝修,細問之后了解到,以平陽政府牽頭,國望集團、溫州大學三方合作成立的智能研究院中心,就將設在這里,這亦是國望集團一次被值得珍惜的合作,而其意義在于推動印后行業的發展。以前,實驗室多設立在院校中,通常被認為有高度而缺乏實際,但此次三方合作恰是理論與實際的全面對接,對于技術的推動會有更加精準與實際的效用。 一流產品、一流管理、一流企業,是國望集團一直在實踐的,確也在這條路上獲得了一定的認可,當被問及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時,林國強總結有三:其一,在于對核心技術的把握,優質加工設備的引進,從而使公司實現對核心零件的完全加工,保證自己核心技術之所在;其二,在于良好的背景平臺。國外的合資背景以及德國、日本相關方面在資源上的支持,使其實現了人才儲備,可以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其三,在于運營管理,在加工、裝配等環節,國望集團自有一套標準,一切都被掌握在規定之下,故可大大降低差錯率。確實,創新的技術、先進的加工設備、完善的管理,鑄就了國望集團今日之成績。而對于其自身而言,所謂成績不過代表著過往,國望集團更在意的是下一步的發力,于其而言,自有實力,無懼未來。 本期報道制作 總策劃:王立建 采訪:高聞悅 撰稿:黃渝褀 視頻錄制剪輯&攝影:蔡虎翼 楊家旺 指導老師:馬雪君 外聯:劉雪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