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大尋訪之七丨中華商務:坐擁創新人才,笑對印刷未來來源:印刷工業作者:大尋訪報道組
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牽頭組織,聯合地方印協及北京印刷學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茖W校、武漢大學、西安理工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五所院校,開展“激蕩40年——中國印刷業大學生聯合大尋訪”活動,以此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10名大學生走進企業,探尋歷程,用年輕人的視角縱觀行業、展望未來。7月5日,走進中華商務,對話董事總經理梁兆賢。 中華商務聯合印刷有限公司(簡稱“中華商務”)于1980年由中華書局與商務印書館在香港的印刷廠合并而成,38年來,中華商務銳意創新、勇于拼搏,如今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知名印刷品牌。令人稱羨的優質基因背后,是包容開放的心態,百折不撓的精神,滿懷希望的信念。借改革開放四十年印刷行業大學生大尋訪活動之際,尋訪團成員走進中華商務,與公司董事總經理梁兆賢聊聊他的印刷人生。 一次選擇 終身堅守 1983年,梁兆賢先生畢業于前觀塘工業學院印務系,35年的光陰,從一位對印刷懵懂的年輕人成長為國際化大型印刷企業的高層管理者,經歷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印刷業最主要的發展變遷,有香港印刷業從起步到高速發展,有香港印刷業向內地轉移,有經濟危機給印刷業帶來的巨大沖擊,有互聯網、新技術給印刷業轉型升級帶來的新機遇,也有對帶領中華商務航母乘風破浪遠航的思考和行動。如今回想起來,梁先生對當年自己的選擇從未后悔,甚至覺得能進入這一帶給社會、人民以文化享受、心情愉悅、境界提升的文化產業,于他而言,是幸運的。 在中華商務服務的這么多年,公司的開放、包容、創新、國際化,讓梁先生快速成長,締造了25年連續升職17次的傳奇神話,梁先生把這歸結為從不間斷的學習。學習讓印刷科班出身的梁先生系統化地進入現代化管理的世界,打開科技與印刷融合創新發展的新思路,掌握了經濟與工業生產制造的發展規律,而正是這些積累,讓梁先生厚積薄發,成就今天的榮耀,也讓印刷成為其眾生為之奮斗拼搏的事業。 人才與創新,企業發展的兩大要素 梁先生認為,未來改變公司的是人才和IT?;趥€人的成長經歷,在中華商務,梁先生不斷創新學習模式,營造全員學習型企業。近幾年,中華商務積極采用在線學習方式,開通黃品青印刷專業在線平臺,近期又開通匯智云學堂學習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立體化的學習方式提升員工的素質和能力,并采用科學的人才評測系統,讓員工發揮所長,有更多的成長。 在全面提升員工素質的同時,中華商務還不斷激發企業的創新能力。關于創新,梁先生認為這是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在競爭異常激烈、傳統模式備受沖擊的大環境下,只有突破桎梏、開拓思路,從思維的限定里跳出來,才能抓住新的機遇創新突破的局面。中華商務是一家充滿創新活力的公司,多年來一直敢為人先,率先嘗試,形成在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多地布局,書刊印刷、安全印刷雙管齊下,數碼印刷、新媒體融合、RFID逐點突破的局面,并嘗試通過IT技術實現智能連接,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均有新的嘗試和探索。 印刷的未來充滿希望 近幾年,受原材料成本和人力資源成本不斷攀升,環保政策越加嚴苛,互聯網和電子信息技術蓬勃興起等影響,印刷行業受到極大沖擊,甚至被人談“印刷”色變,面對行業遭受的各種不公平待遇,梁先生表示,印刷是充滿希望和未來的,我們印刷人要充滿情懷,以積極的心態擁抱未來,印刷專業院校應培養大量的印刷從業儲備軍,熱愛我們的行業,愿意投身這份事業,成為行業的中流砥柱。 對于印刷行業來說,轉型升級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通過現代化的智能設備,以及完善的數字化工作流程,把印刷各個環節流程聯系在一起,從而提升印刷產能和效率,降低成本,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改革開放40年間,中華商務受益于在內地的發展比較順利,在深圳、上海、北京均設有生產基地和辦事處,印刷成品遍及內地很多地方。與此同時,在國際市場的市場占有率也在不斷擴大。當然,中華商務不會止步于此,還要不斷引進人才和IT技術,提高其的國際化水平。 在與梁先生的近距離交談中,我們感受到了印刷業以及市場對于人才技術和創新的迫切需要,以及具備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在他看來,要通過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使印刷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推動中國制造2025在印刷領域的前進。 采訪結束后,尋訪團簡要參觀了中華商務,正在印刷報刊的景象令印象我們深刻——水泥地上累積著整齊的印刷半成品,印刷機器飛速運轉,廠房被黃品青黑四色點染,印刷工程的蓬勃之態盡顯眼前。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印刷,值得期待! 本期報道制作 總策劃:王立建 采訪&撰稿:高聞悅 視頻錄制&剪輯:蔡虎翼 楊家旺 字幕:馬含笑 指導老師:袁宇霞 馬雪君 張琳 外聯:劉雪飛 上一篇: 環境也是生產力
下一篇: 從來沒有今天這樣缺乏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