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談再開局,眾嘉賓共同探尋印刷發展新思路(上)來源:印刷工業
21位行業內重量級嘉賓 4個備受熱議的關鍵詞 7月3日 縱橫談再開局 眾嘉賓共同探尋印刷發展新思路 1 VOCs治理,不容忽視的命題 李建軍 中國印工協綠色印刷及VOCs治理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VOCs治理是當前印刷行業的首要任務,既關乎企業現在的生存,又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從協會層面而言,現在重點要關注兩方面的工作,一是VOCs管控政策,二是VOCs治理技術。具體說就是一方面要積極參與國家VOCs管控政策制訂,反映行業的實際情況,消除社會對印刷行業是“重污染行業”的誤解,澄清不同印刷方式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力求管控政策科學精準、恰如其分;另一方面,積極為企業尋找、篩選、推薦可行的治理技術路線,為企業實現達標排放,今后獲取排污許可證提供技術支持。近年來,我們VOCs治理委員會(聯盟)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行業治理重點塑料凹版印刷的治理技術路線已基本清晰,目前,正在積極參與印刷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等技術政策的制訂。日前,國務院發布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對包裝印刷行業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行業企業要積極行動起來,科學規劃、精準治理,實現綠色發展。 任玉成 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北京印刷協會首席顧問 目前,北京有印刷企業1700多家,其中正常運營的企業約1100余家。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壓力、環保壓力、經濟下行壓力這三座大山的重壓下,很多印刷企業選擇了外遷,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搬遷的印刷企業為103家。其實,VOCs治理壓力對于印刷行業及企業的發展確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就企業而言,相當一部分企業從源頭治理抓起,選擇使用環保的原材料,注重清潔生產,規范企業的管理,等等;就行業而言,如北京印刷業結構有所改變,減少了散污亂企業,使大浪淘沙留下來的印刷企業獲得了定價權。 楊金溪 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香港印刷業商會永遠榮譽會長 香港環境卓越大獎是香港頗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環保獎項,金杯曾多次獲得該獎項制造業及工業服務界別的金獎。金杯多次獲得環保大獎,主要原因在于金杯在推進環保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如采用先進環保的原材料,積極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法,等等;金杯多次獲得環保大獎,恰恰也說明了印刷與污染之間并沒有等號。 周紹湘 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澳門印刷業商會會長 我所在的企業中山大華紙品有限公司,圍繞綠色環保這個主題做了諸多工作,于去年獲得了綠色印刷認證。重視綠色環保工作,有利于規范企業自身建設,更是企業履行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之所在。當然,獲得綠色印刷認證并不等于拿到了“免死金牌”,關乎環保方面的工作還有很多。 沈幸華 中國印工協監事會監事長、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長 時不時就出現的霧霾天氣,讓大氣污染治理成為重要話題,而究竟污染源是什么,至今也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的回答?;貧w印刷,技術的改革、行業的衍生發展,使印刷從相對污染嚴重的“鉛與火”,進入了污染很少的“光與火”,成為都市產業,但因為一些硬性規定,于北京印刷企業而言,停產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我認為,書刊印刷是有一定需求的,而合情合理的“帽子”,可以有助于相關企業更好地開展自己的業務。 2 新技術,帶印刷“闖”出新天地 郭宗明 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北大計算機研究所所長 計算機技術在出版印刷中的應用,在我看來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噴頭、油墨等與印刷生產緊密相關的內容,其要與環保緊密結合。二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出版印刷中的應用,諸如利用數據的積累與應用,為企業節省成本等,這確是一個課題。 姚毅 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凌云光技術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裁 近些時日,關于中美貿易戰眾說紛紜,我認為其結果肯定是中國的崛起,至于怎么崛起,個人意見是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貧w印刷行業,質量亦是非常必要的。針對此,凌云在視覺檢測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公司在印刷領域大概提供了1000余臺設備,代替人工進行更為精準的檢測,同時還在嘗試把人工智能引進應用于檢測設備,此外,還針對企業的檢測進行大數據統計,總結分析缺陷,幫助企業提升生產質量。其實,人工智能并不復雜,于我們行業而言,就是直接拿過來應用, 替代人工。 楊斌 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北京陽光印易科技有限公司COO 印刷業雖屬傳統產業,但其與互聯網必須要做深度結合,未來5年內,印刷企業不可能脫離互聯網而存在,只是結合程度不同,這是因為,印刷是一個需求和供應都比較分散的行業,而平臺恰是最好的選擇。此外,互聯網是印刷行業創造與眾不同的個性化產品,或者提升產品、服務品質的很好途徑,印刷企業要利用好互聯網這個工具,生產個性化、品質化的產品。那么,印刷業要如何與互聯網結合呢,相對比較容易的方式就是印刷企業和互聯網發揮各自優勢,在保留各自基因的同時緊密合作,即平臺化+專業化。 阮強 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天津環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技術的進步、利益的誘惑等各種因素,讓跨界成為很多企業自然和必然的選擇。天津磁卡的跨界步伐其實比較早,而在不久的將來還將實現一次新的跨界,即通過企業重組,加載一塊新的化工業務,涉及丙烯。我認為,跨界是否成功,在于目標的設定和對于行業的執著程度。 曹春昱 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院長 針對印刷企業最為關心的紙張價格,中美貿易戰導致的結果無非有兩個,一是廢紙全面進口,二是廢紙量急劇壓縮,這將帶來兩個問題,一是包裝材料的價格會高倍上漲,二是中低端包裝類產品質量會較差。談及跨界,實則造紙業的技術發展大部分是來自于跨行業的技術融合,甚而有些功能性產品還是借助于印刷行業,如UV涂布。在我看來,沒有夕陽的產業,只有擁有夕陽產品而被淘汰的企業,而技術的融合創新一定是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請注明來源:印刷工業雜志社) 上一篇: 抓管控與治理,打好VOCs攻堅戰
下一篇: 北京印刷學院 高聞悅 新聞出版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