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丨聚焦行業高質量發展之新疆行(三)來源:印刷工業作者:李冰
時間是最客觀的見證者。在中國邁進新時代、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節點,在轉變發展方式、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的當下,包含印刷行業在內的傳統產業正面臨深刻重塑。如何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改變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現況,無疑是印刷行業在新時代的重大課題。 帶著對這一課題的思考,藉由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之機,中國印工協組織印刷行業2018大調研,以聚焦行業高質量發展為題,由協會理事長、副理事長、副秘書長掛帥,分別率隊深入走訪東部及中西部企業,摸底行業企業及區域印刷的發展現況,探尋行業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以及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的有益實踐,試圖為印刷行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找尋路徑,問道革故鼎新之思路與方向。 新征程呼喚新作為。邁向未來,我們任重道遠。 新疆,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從東北至西南,與8個國家接壤,邊境線長達5600公里,是我國邊境線最長、對外開放口岸最多的省區,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區。受益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發展機遇,擁有近千家印刷企業的新疆印刷業,近年來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盡管與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印刷業相比,新疆印刷業在產品結構、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其為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傳播以及特色水果的輸出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別在我國經濟由高速發展向最質量發展轉變、人民消費水平升級之機,其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2018年4月25日上午,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立建、副秘書長張建民等一行,在新疆新華印刷廠廠長兼黨委副書記郭全的陪同下,先后走訪新疆華龍印務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八藝印刷廠、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三家印刷企業,了解新疆印刷業發展情況。 位于烏魯木齊市的新疆新華華龍印務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股份制企業,董事長郭全同時也是新疆新華印刷廠的廠長兼黨委副書記。 回顧發展歷程,郭全表示,最初新華印刷與亞龍公司合作,從事本冊印刷,一年加工費達幾百萬元??吹搅诉@一市場的巨大潛力,新疆新華印刷廠、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獨山子天利人印藝有限公司等國有、民營以及自然人共同出資組建了華龍印務公司,華龍印務也就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改革探索嘗試的樣本。 目前,華龍印刷的主要業務是教材、書刊印刷,但郭全的想法不局限于此。他希望能夠繼續擴展本冊與票據印刷,然后打開新疆,甚至中亞地區的市場。 對于未來如何改善管理,華龍印刷也有自己的想法:減員增效、調整活源結構、轉變觀念。這三點,華龍印刷也是一直在做。之前華龍印刷擁有100多名員工,到現在已經不到60人了。減員帶來的效果很明顯,每個人的待遇不僅沒有下降,而且還上浮了20%,大家干勁十足,效率也更高了。 在活源結構調整方面,面對日益萎縮的票據印刷市場,華龍印刷果斷地進行了調整,減少了在票據印刷領域的人員投入。同時,也果斷地放棄了一些投入多但利潤少,最終不賺錢的訂單。目前,華龍印刷把精力投入到出版社的服務中,工廠的業務員也是集中精力,開拓出版社的資源。 以前用來打印發票號碼的海德堡機器,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已經變為展示品 目前,華龍印刷解決了冗余人員的問題,但是也面臨招工難的問題。華龍印刷的管理者薄富金總經理介紹:“因為印刷兩班倒,工作強度大,而且臟活累活多,導致現在很多80后、90后都對印刷不感興趣,就算給高一些的工資也沒有人愿意干印刷。這是新疆印刷企業的通病?!?/span> 另外,盡管很多新疆印刷企業都在不斷地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但由于新疆整體的印刷訂單有限,即使設備再先進,依然存在活源不飽滿的問題。而且設備越先進,不飽滿的情況就越嚴重。這是大部分新疆書刊印刷企業的通病,同時也是華龍印刷不斷改善的動力。 新疆八藝印刷廠,“八藝”二字,看似奇怪,但當你知道這是一家由軍隊印刷廠轉制而來的企業時,就不覺得稀奇了,“八藝”正好是“八一”的諧音。 八藝印刷廠是一個有著建廠幾十年歷史的老軍工企業,其前身可以追溯到解放軍的進疆部隊。目前,是書刊印刷國家定點企業,主要承接中小學課本、報紙、期刊、圖書、社會零件及保密試卷等多項印刷業務。提高教材印刷質量,向學生提供印裝合格,便于閱讀的教材是該企業的重要任務。 八藝印刷廠占地面積45畝,固定資產5700萬元,年銷售收入超過2100萬元,員工103人,離退休員工370多人,擁有相對沉重的歷史包袱。 多年來,該廠以質量管理工作為龍頭,以課本印制質量為突破口,從提高全員質量管理意識入手,加強管理制度標準化,管理工作規范化,以管理抓質量,以質量促效益,以點帶面,在課本印制質量上有了較大的提高。 據八藝印刷廠廠長劉文東介紹,八藝印刷廠近來也面臨一些問題。首要問題,就是活源少;其次,是設備相對陳舊,亟需升級;第三,就是人員短缺。目前,八藝印刷廠的員工平均年齡達到四十七八歲,員工年齡偏大。劉文東也嘗試引進新鮮血液,但留人很難。年輕員工的短缺,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八藝印刷廠未來的發展。 活源少、設備陳舊、人員短缺,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八藝印刷廠,左一為八藝印刷廠廠長劉文東,右一為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立建 針對以上問題,劉文東想了一些解決方案與辦法。一方面,是對企業的活源結構重新進行調整。根據工廠目前的實際生產情況,將那些貨款回收難度大、印刷工價比較低,信用資質比較差的訂單進行清理,集中力量滿足高價值客戶。另一方面,也要著手對員工的結構進行調整,通過減員的方式,提升生產效率。另外,對于設備陳舊的問題,其計劃對部分設備進行技術改造,通過連續生產的方式,把成本降低,同時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 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隸屬于新疆日報,是新疆日報下屬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實行企業化管理,現有在編員工159人,合同制工人80人,另外有300多名的離退休員工。 僅僅從離退休員工的數量,我們就能判斷出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是一家擁有著悠久歷史的企業,但這種有著歷史積淀的企業也意味著擁有很重的歷史包袱。目前,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面臨較大的養老壓力,員工平均年齡可以達到46歲。 既然隸屬于報社,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的主營業務就是報紙印刷,占到全部業務的60%~70%。此外,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還從事書刊印刷,每年印刷各類期刊40多種,并承擔了部分教材教輔印刷的工作。 長期以來,由于肩負著黨的宣傳和新疆維穩的使命,過去幾年來,黨報的印量不斷上升,而受新媒體和互聯網的沖擊,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都市報的印量卻在不斷下降,但整體保持一種穩定的局面。盡管如此,也有不少隱憂。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2017年實現產值4000余萬元。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但隨著部分報紙印量的減少和裁撤,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的年加工費用也在減少。據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黨委副書記陳俊峰介紹,在前年,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的產值可以達到5000萬元。 對于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來說,發展不是問題。今年,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就獲得了“東風工程”項目資金支持800萬元(其中20%資金自籌)。據悉,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還有引進全新海德堡印刷設備的計劃,預計年底到位。 今天調研的三家企業,各有各的特點。新疆新華華龍印務有限責任公司,是國有控股公司,是國有印刷企業體制改革的一次全新嘗試,需要在現有成功的基礎上,繼續接受市場的考驗;新疆八藝印刷廠,作為由軍工企業轉制而來的公司,面臨著如何自己造血重新煥發活力的新挑戰;新疆日報社印務中心則依舊屬于體制內,也面臨著如何讓企業發展更好的問題。 三家企業,作為國有印刷企業發展的三重樣本,非常具有參考價值。期待他們更多精彩和創新的表現。 ?小貼士:《新畺日報》名字的由來 往期聚焦行業高質量發展之廣東行 ◆ ◆ ◆ ◆ 往期聚焦行業高質量發展之河南行 ◆ ◆ ◆ 往期聚焦行業高質量發展之新疆行 ◆ ◆ (請注明來源:印刷工業雜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