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趨勢談之話題四:如何看待印刷業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來源:印刷工業雜志社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系列活動 6大行業熱點話題 23位重量級嘉賓 3天持續報道 在海量信息中尋找你需要的深度資料 LET’S GO 印刷業屬服務行業,是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印刷業的發展相對更好一些。 印刷業屬服務行業,是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印刷業的發展相對更好一些。例如,改革開放后,印刷業發展最好的地區是珠三角地區,然后是長三角地區、京津冀地區,而近幾年,中部地區也有很大的發展。實則北京印刷業也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企業數量多,同質化競爭激烈。舉例而言,北京是出版基地,有出版社270多家,占全國出版社總量的近三分之二,而北京現有書刊印刷定點企業660多家。660多家印刷企業服務270家出版社,這種無序競爭最后的結果就是25年工價沒有調整,所以目前北京書刊印刷企業的基本生存環境頗為艱難。近5年,北京印刷業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是規?;?、集約化程度提高,目前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印刷企業,其總體銷售額占北京印刷產值總量的86%。 北京印刷業原本是書刊印刷、包裝印刷和其他印刷三分天下,但現在形勢有些變化,如今書刊印刷的銷售產值占全市印刷業銷售總產值的52%。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由于嚴苛的環保政策和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包裝印刷企業在北京生存艱難,多數選擇退出。這就涉及到一個新的課題,即疏解的產能如何轉移到有需求的地方,從而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最近,北京印刷協會也接待了不少來自河北、遼寧、湖北等地區的招商人員,我也一直強調,產能轉移的重要一點是當地是否有產業鏈的配套,以滿足印刷業的需求。 印刷業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是綠色、數字、智能和融合,而這個方向的實施是否可以解決當下一些關于印刷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值得探討,如是否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解決出版的輸送和印制服務問題,通過智能化來提升北京印刷業的勞動生產率,等等。 最后我想說的是,印刷企業現在確實不好過,因為嚴苛的環保政策,因為日漸微薄的利潤,等等,但我認為政府會有一個認識的過程,企業也會有一個改進提高的過程,在未來能夠堅持下來的企業,必然是“?!闭邽橥?span style="margin:0px;padding:0px;max-width:100%;box-sizing:border-box !important;word-wrap:break-word !important;">。 企業要看到自己在哪方面有可能做的比別人好,并充分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這樣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 印刷產業是服務業,其布局是跟著需求走的,哪個地方需求旺盛,哪個地方的印刷業產能就會相對多一些。所以說,印刷產業布局不均衡的核心因素是中國經濟結構的不均衡,我們不能單純地只看印刷業不均衡這個問題。 以我之見,解決印刷業發展不均衡問題的根本在于提升效率。中國印刷業有10萬家企業,300多萬從業人員,產值是1萬多億元。從人均產值、廠均產值來看,我國印刷業的效率還是很低的。那么怎么提升效率呢,除了智能化、自動化等措施外,我想從平臺化和專業化的角度談一談。陽光印網是一個印刷行業內的平臺化企業,其一方面對接印刷的需求,把全國的印刷需求集中在一個網絡平臺上,同時也對接上萬家的印刷企業,把這些需求轉變成他們的訂單。陽光印網創造的價值,就在于通過互聯網效率,既能使印刷企業的產能更飽和,效率更高,利用率更高,也能使需求單位的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滿足,包括價格上的滿足。平臺化和專業化是相輔相成的。從平臺化來講,陽光印網推出了從合作變合伙的機制,希望和優勢企業綁定在一起,從而推動客戶做更好的服務。從專業化來講,我們設想的以后的業務模式,就是圍繞一個平臺有很多以股權關系為紐帶的長期綁定發展的印刷企業,同時這些印刷企業最好只做單品類的產品,因為只有把產品結構簡單化和標準化,才容易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 經濟學中有一個比較優勢理論,林毅夫發展了這個理論,提出了新結構經濟學,其中有類似觀點,無論國家之間還是企業之間的競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發掘和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以我之見,企業要看到自己在哪方面有可能做的比別人好,并充分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這樣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陽光印網的比較優勢就在于有一批既懂印刷行業又懂互聯網的人把這個平臺運作好,能夠聚集全國海量的訂單,并且找到最佳的供應匹配。那么,印刷企業要怎么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呢,我認為做減法比做加法要更有效。 要做到“?!闭邽橥?,企業亦應具備兩個基本要素,一是要對印刷行業的發展有信心,二是企業、企業家要有一定的抗壓能力。 中國地域廣闊,區域經濟發展結構不一致,這就導致了印刷業發展不平衡這一現象的產生,且這個差距是永遠存在的。過去這種不平衡現象的產生是由市場因素決定的,但最近這兩年,政治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大,其正對整個印刷行業進行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洗牌。最近,我走訪了黑龍江、北京、天津、新疆等地區,發現中小印刷企業的生存狀況堪憂,因以環保政策為主的政治因素,中小印刷企業正大量消失,這也導致了大族冠華針對中小企業的設備訂單在大幅下滑。在我看來,這樣洗牌的結果就是嚴重的兩極分化。此外,隨著印刷業生存環境的惡化,大量產業將由發達經濟地區向不發達經濟地區轉移,由北方向南方轉移,由東南沿海向內地轉移,這是不可抗拒的趨勢。 鄧小平曾說,不管白貓黑貓,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貓?,F在的市場,至少印刷業市場,不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了,所以在我看來,未來企業的生存之道有兩點,一是環保要達標,二是要遵紀守法。 可以肯定的是,未來,每個地區的印刷企業的數量會減少,而可以剩下來的印刷企業一定是規模越來越大,擁有更多的活源。企業若要成為最后的贏家,我認為,其亦應具備兩個基本要素,一是要對印刷行業的發展有信心,二是企業、企業家要有一定的抗壓能力。 造紙和印刷是相互依存的兩個行業,紙和紙產品供應商的85%以上的用戶來自于印刷和包裝企業。 造紙和印刷是相互依存的兩個行業,紙和紙產品供應商的85%以上的用戶來自于印刷和包裝企業。這兩個行業雖然是親兄弟,但是一直明算賬,且今年這個賬算得有些傷感情,因為紙價漲得太過分了。漲價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由于環保政策,很多中小企業被明令或變相地停產限產;二是每年年中都要進行進口廢紙配額的調整,今年,環保、海關等三部門一起發力,致使廢紙進口很少,這就導致了國內廢紙應聲而漲,翻了一倍。 談及未來紙價的情況,我個人認為,至少在2018年,紙張價格還會處于高位震蕩階段,大幅跌價,或者恢復到原來價格的可能性很小。這主要基于三點。第一,廢紙的進口仍然會受到嚴控,因為政府主管部門有一種傾向,即在未來2~3年內,逐步完全停止廢紙進口。第二,造紙企業的環保成本會越來越高,我們國家造紙行業的環保排放標準已經是世界上最嚴格的,但在一些地方,特別是山東、浙江、江蘇等地區,標準更為苛刻,這些都需要投入成本去治理,這方面的成本只會越來越高。第三,中小企業的話語權會越來越弱,市場會逐漸被一些大企業或者寡頭企業相對控制。 最后,我想針對行業發展再談兩點想法。首先,我們應對自己所處的行業的發展充滿樂觀。造紙和印刷這兩個行業都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必需品,你不能想象在家庭生活中沒有紙,也不能想象任何商品都沒有包裝僅僅被手捧著,只不過是誰哭誰笑的問題,這是野蠻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正?,F象。其次,數碼化、互聯網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是什么時候進入,用什么方式進入,是我們行業、企業應該進行科學判斷的。
|